在远古时代山东诸城地区是不是湖泊?为什么那地方集中了大量恐龙化石?
山东诸城被誉为“中国龙城”,境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到目前全市已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处,是我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出地,在我国乃至世界恐龙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诸城周边农村地区,走在野外的丘岭上随处可见恐龙化石碎片。在平坦地区,土层下3——4米就能挖到恐龙化石。据当地人讲,前些年还有一些村民以挖恐龙化石为职业,挖到得零散的化石以20——40元/斤卖出。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地区在远古时代是海洋,这一说法显然讲不通。如果恐龙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在海水逐渐退去的时候恐龙会随着海水一起退到海里,恐龙也不会灭绝,甚至能延续到现在。如果是陆地生物,也不会出现多种类、大规模的恐龙同时灭绝在这一海区的现象。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地势南高北低,自南而东为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带,间有若干谷状盆地,西部、中部及北部,系大片波状平原,属胶莱冲积平原南部的潍河平原,其边缘有低缓山丘分布。洼地、水面分布于境内各地,相当于一个小形盆地。
就算是当今年代,诸城市区南边的三里庄水库一旦决堤,整个诸城市区就会被淹没。如果诸城西南方向的墙夼水库决堤,那么整个诸城大部分地区都会受灾,何况是在远古时代,一旦遭遇洪水简直无法想象。
在远古时代诸城地区是低洼的小形盆地还是湖泊呢?如果是低洼的盆地,说明大部分恐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因为携带大量泥沙的洪水淹没了这一地区,大多数恐龙被淹死,部分恐龙爬到高阜处最终也没有幸免于难,大量恐龙尸体直接被淤泥埋葬,低洼处也被淤成平地。
远古时代如果这一地区属于湖泊,湖泊周围一定植被茂盛,生活着大量陆地恐龙,湖内生存着大量水生恐龙,那么这一地区一定遭遇过连年大旱,湖水干涸,大量植物枯萎,恐龙因脱水而死亡,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山东诸城是著名的“中国龙城”,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山东龙、诸城暴龙、中国角龙等等。
山东诸城发现的恐龙生存于距今72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些信息来自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层,也就是王氏组(Wangshi Formation)。王氏组地层属于淡水湖相沉积地层,地层中含有红色砂砾岩夹粘土及绿色砂页岩,厚度在200米左右。
图注:,在诸城发现的恐龙化石,图片来自网咯
尽管是湖相沉积地层,并不代表白垩纪时期的诸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如同青海湖一样的湖泊,毕竟恐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要是个大湖泊,恐龙从哪里来呢?
在地质构造上看,白垩纪的诸城位于胶莱盆地的南部,这座东西斜向走向的盆地完全处于陆相沉积。白垩纪的胶莱盆地之中河流密布、湖泊成片,繁茂的森林随处可见,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最理想的栖息地。
图注:白垩纪诸城的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咯
与今天相比,白垩纪时期诸城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其相互交替,在地层之中还能够找到印记。在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之下,诸城成了恐龙的乐园,在开阔地上能够看到体长超过15米的山东龙、诸城龙,还有长着大脑袋和尖角的中国角龙,在森林中则生活着体型较小的诸城角龙、巧合角龙和微肿头龙等恐龙。
图注:体型巨大的山东龙,图片来自网咯
图注:长着大脑袋和头盾的中国角龙,图片来自网咯
图注:霸王龙的中国亲戚——诸城暴龙,图片来自网咯
至于为什么能够在诸城发现这么多的恐龙化石,那是因为恐龙在死后尸体被流水带入湖泊之中,然后沉入湖底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这样更容易形成化石。在诸城发现的许多恐龙化石依然都是流水沉积造成的。
所以白垩纪末期的诸城有众多的湖泊,而且这些湖泊对于恐龙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尤为重要。诸城地下是一座“白垩纪公园”,期待这里能够发现更多的恐龙!
图注:目前在诸城发现的部分恐龙的体型对比图,图片来自网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