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号58同城

Hi, 请登录

2017最新款日本电动汽车价格

  1. 日本电动汽车品牌前十名?
  2. 日本终于放弃了氢燃料汽车,谁将是新能源霸主汽车?

日本电动汽车品牌前十名?

日本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大国,其汽车产业在全球都有着相当强势的表现,进口的日本车和合资的日本车是有一定的差别,

日本品牌介绍--斯巴鲁

斯巴鲁是整个品牌全部车系都是原装进口,而且好像全世界只2个厂。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FHI )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一家分公司,成立于1953年,最初主要生产汽车,同时也制造飞机和各种发动机,是生产多种类型、多用途运输设备的制造商。富士重工"斯巴鲁"汽车的标志采用六连星的形式。

日本品牌介绍--丰田

雷克萨斯是丰田的高端品牌,也是全系进口。雷克萨斯(LEXUS)是日本丰田集团旗下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83年,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北美便超过了奔驰、宝马的销量。1999年起至今,其连续位居北美豪华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雷克萨斯(英语:Lexus,日语:レクサス)是日本丰田汽车旗下于北美、欧洲、亚洲、中东、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销售的独立高级轿车品牌。 日本品牌介绍--本田

本田(honda)汽车公司全称为“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本田技术研究所,建于1948年9月,创始人是传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总部在东京,雇员总数3万人左右,并且先后建立了本田美国公司、本田英国公司。

凭借独特前卫的设计、出色的产品性能和贴心的客户服务,英菲尼迪迅速成为全球豪华汽车市场中最重要的品牌之一。

日本终于放弃了氢燃料汽车,谁将是新能源霸主汽车?

氢燃料技术是否值得推广,现在还有待商榷

氢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究竟谁才是未来,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汽车爱好者。

然而却不难解读,只需要搞懂三个知识点即可。

1.氢从哪来?

制氢的方式主要还是以常规燃料为主,常规燃料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还都会造成污染物的排放;用这种方式制造的氢再用于汽车,这无疑是把污染从终端转化到源头,如果源头的排放过多则没有实际意义。最终剩下的清洁方式就是电解水制氢,可是制氢所消耗的电能太多;电解一公斤的氢大约消耗六十度的电,而一公斤氢在汽车上只能反应出大约二十度的电,只能满足普通代步车行驶一百公里左右,这是对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作为电力大国的我们面对极端高温天气都要无奈地拉闸限电,对于工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也起到了去垃圾产能的作用;只是电能的缺口还是有的,如果用电解水制氢的话,未来的电力缺口只会更大。

所以就不如直接跳过电解水制氢的步骤,把电直接充到电动汽车里,这样就能减少三分之二的浪费了。

2.氢要如何用?

两种方式,其一是比较原始的“燃烧做功”,也就是像CNG的天然气出租车一样使用;氢气可以燃烧,但是内燃机的燃烧效率还是太低,以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让内燃机的热效率超过50%,这是一道坎;用于直驱车辆的内燃机能达到平均35%的热效率就算非常之高了,大部分都只是30%左右,充其量是极限超过40%。

所以用内燃机来直接燃烧氢气,其损耗的程度不亚于用氢燃料电池堆来发电,同样不如直接充电。

第二种方式是“增程”,氢燃料汽车一般指使用氢燃料电池(也有车企称其为氢燃料发动机)来发电,这就是一种化学发电器,但并不通过燃烧来反应;反应出的电会给电动机直供,也能够给动力电池组充电。

很显然,这就是增程式汽车。

与早已经广泛普及的增程式客车、乘用车型、特种车型和内燃机车(火车)相比,区别无非是用氢发电和用油发电而已;制氢的代价太高,还不如直接用燃油在汽车上发电,重点是一旦氢燃料的用量增长,其价格就很难控制,现在的日本在氢燃料汽车保有量勉强达到五位数的前提下,一公斤氢就要六十多元(RMB),用车成本和一般的2.0T燃油车相当。

3.氢车太贵啦

量产氢燃料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参考,同样使用插电增程平台,深蓝SL03的1.5T内燃机增程版价格不足17万,支持200公里纯电续航,破百7.5秒且为后置后驱;而SL03的氢燃料增程版不仅限制了功率,动力下降到9秒开外破百,价格还增长到了超六十万!还认为氢燃料汽车有什么普及的价值吗?

解决不了氢燃料电池对贵金属的需求就无法有效控制车辆的价格,一辆车四十万的差价带来的是动力的下滑、使用成本的提升,以及补能便利性的下降,要它有何用。

综上所述,氢燃料技术实在看不出来究竟有什么普及价值,制氢、储氢、运输、加注、使用等等环节都有突出的不足;而且氢燃料技术研究到最终也就是用于增程,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愈发完善,插电混动和插电增程汽车都要被淘汰,纯电动汽车完全足够了。而且重型车辆还可以用架空接触网的方式来补能,可以实现的是无限续航。

所以留给氢燃料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而其本身又有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这种技术似乎并没有未来。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日本没有放弃氢燃料汽车,一方面,他们积极推动技术储备,开展深度研发;另一方面,逐步推动氢能源汽车商品化,进入部分应用领域。至于未来哪种新能源将成为主流,取决于哪种技术最先成熟,现在来判断谁是新能源霸主,为时尚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