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在北京什么水平?
﹥10 月收入3万元在北京应该算是中上水平。
因为在许多公司的CEO,这些人的月收入在10万元以上,少数可达近百万元。
在各种单位或公司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其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比如在研究院所的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
此外,还有少部分人员的月收入低于5千元。
月薪3万在北京什么水平?
单纯从月薪来比较,不考虑综合收入及隐形福利等因素,月薪3万在工薪族里属于高等收入水平,超越75%以上的工薪族,但是放在北京人口(特指有住房的人员)里,综合性价比大约在40%左右。所以,对比月薪,只是一个现金流指标,在大城市里不是唯一的指标,还有很多指标。
第一,在工薪族里属于高等水平。很简单,2019年,北京社平工资为10860元,月薪3万,大约是社平工资的三倍。如果按照工薪族的结构划分,月薪3万大约在75分位,就是说超过了75%的工薪族。在工薪族里的定位,一般是国企中层、民企中层、外企骨干、高科技互联网企业骨干,稍微成功的小企业主、个体户、经商户,成功的自由职业者、自媒体人,有点名气的小艺术家,顶尖的公务员、事业编里的高职位者。
第二,在北京是不能单纯比月薪的。很多人的收入,不仅仅来源于月薪,月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现金流。比如,北京当地人,有很多住房出租者,职业和非职业的投资者,较为成功的投资、理财者,兼职成功者,灰色福利者。这些人的收入来源有很多。
某同事,国企中层,月薪3万,活得潇洒,因为他家有三套房出租,月租3万元,源源不断贡献现金流。月现金流高达税后6万元,相当于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但他的压力远远小于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
某同事,月薪3万,兼职搞网店,月薪10万,低调的不成样子,但他比总经理有钱。明明住在别墅,但不让同事知道。
第三,月薪3万在别的城市里,很牛掰了,但在北京,依然是草根的感觉。因为北京有钱人的比例太高了。比如,亿万富翁的比例大约是千分之一,你的小区里就可能有几个亿万富豪。千万富豪的比例大约不到百分之一,你的邻居们可能比你都有钱。所以,月薪3万,仅仅是只有一个月薪来源,真的就是草根一枚,一点自豪不起来的。
第四,月薪3万,与住房情况密切关联。有房与无房,月薪的体验感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在北京有独立住房,月薪3万,你会感到很幸福,尽管教育消费的成本也不低,但有了住房就有了家的稳定感。如果你没有住房,月薪3万,只能租房住,条件好一点的要上万,当你三分之一收入用于租房,且看着工资增长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时,你的感觉一定是悲催的。
本人过3w有一点发言权。
月薪3万,工薪阶层里超过95%的人,老板不领工资。
小公司里得合伙人
中等规模总监以上
大公司里高经以上
还得是行业里的头部企业
行业间的平均薪资差异很大,到管理层又趋于平均。
月薪只和五险一金挂钩,年薪才是总收入。年薪50一个坎也就是月薪过3w,通常都15薪。其实过3万挺难的,干人事的朋友应该懂。过了50就能看80,部门leader以上岗位,过100工资5-5开,副总岗位。这是纯工资部分。
像销售等拿提成的不在这里,但高薪也是少数,什么领域都遵循28法则。
我知道的高薪行业都是利润高的行业,金融,证券,互联网,房地产,知名律所等。
当然有人月薪5000,却是个斜杠青年,微商,淘宝,代购,自媒体各种兼职,挑到篮里都是菜,也能过3万,这部分不好统计,但却是个提醒,在你看别人玩闹的时候别人已经挣钱了,切莫小瞧任何人,这是一个干什么都能挣钱的时代,比别人快一点,做的好一点,嘉奖也许就来了。just do it
关于收入其实有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人们总是对高于自己收入的人印象深刻,潜意识里会觉得高薪的人很多,但真实统计下来其实不多。
误区二:人是社会化物种,是混圈子的。月薪5000的时候周围全是三五千的,还挺知足,碰到个8千的都觉得高。月薪三万的时候周围又全是三五万的,觉得自己拿的一点都不高,看周围人都比自己高。其实也不然。等你不考虑月薪的时候回头看讨论一月挣多少的人,你只会笑笑不说话,因为挣月薪的都是给你打工的。
三万有多少,收个工资短信也许不多,兑成现金其实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