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起源于哪个时间段?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大致是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明初期(1830—1870)
电动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尔波特制造了一辆由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的电动三轮车,但只能行驶一小段距离,他因此获得美国电机行业的第一个专利。
第二阶段为发展中期(1870—1920)。这段时期是电动车发展的黄金时期,法国和英国都出现了制造电动车的公司
第三阶段为停滞期(1920—1990)
第四阶段为复苏期(1990年至今)
纯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比较看好!如果发展得好会是第二个中国高铁!现在两个关键:1.降成本造价,提升性价比,最终在取消政府补贴时,让性价比超过燃油车。比如才上市两个月,就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元ev-300,售价10万以下,就已经有一定的性价比,继续做好售后服务,月销量定会轻松破万,甚至最终超10万辆!2.满足充电的便捷性。这个需要地方政府和电力供应部门积极作为,做到既要充电方便,又要电费便宜,其中很重要的涉及充电场地和停车位费用问题。通常如北上深广,城市越大,停车位和场地费用越贵,并且这些硬性费用是很难降下来的。而在三四线以下的中小城市甚至县镇,场地和停车位费用应该不是重点考虑,电费也应该更便宜。所以,电动汽车推广路径应该走中小城镇包围大城市策略!从现在起,优先从中小城市推广发展电动汽车!在现有的电池和电动汽车技术条件下,从城市的先天条件上讲,中小城市比一、二线城市推广电动汽车更有优势。不利的是,中小城市比大城市更缺乏售后服务、充电服务专业人才,需要地方政府与车企联手加强培训。3.科技攻关,提高电池能量比密度,提高充电效率,消除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这方面会有逐渐进步提升,但短期难以完全消除两方面的焦虑。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只是部分场景和在局部地区的取代,可这对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来说,也已经很成功很进步了。我们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关税战中,净赚的美元会越来越少,但我们进口石油花销的美元外汇也会越来越少,刚好是一个完美的平衡。然后,随着不断推广和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慢慢的取代率会越来越多,但最终也绝不可能全中国、全时空的彻底取代,燃油汽车总会保留下来一部分的,这就像目前电子支付与现金支付的关系一样。
在我选择汽车的观念里,我是一般不选择电动汽车的!不是汽车的质量问题,而是担心汽车电池续航问题,再快的充电也不可能比加油的速度快。现行的电动汽车电池方案是不是已然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是不是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来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的问题?就像有些手机一样,可以有一块备用的电池!现在的三轮电瓶车就解决了这个续航的问题,买的时候本身车就有一组原装电池,再在经销商那里可以再配一组电瓶。这样,就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来解决续航的问题了!
现在建的那些充电站是不是可以增加更换电池的业务、也可以建设大量的类似于加油站的更换电池,电池维护和保养站点!通过这种手段大幅度减少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给没有时间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驾驶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
希望电动汽车研发技术人员,可以研发设置通过更换电池的技术来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我想这也是广大消费者的最大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