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普及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或者说TA的瓶颈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成本,保养费用相较于燃油车较贵
最为突出的就是电池贵,作为新能源的核心,电池的制造工艺复杂,一块电池的成本比燃油车的发动机还贵上不少,这导致新能源汽车售价很高。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可想而知这类车会有多难进入大众的视野。
此外,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商业险会贵一些。一般来说,燃油车险根据车价来定,而新能源汽车的保险则根据补贴数额来定。简而言之就是补贴金额越高,保险费用也会相应提高。
2、技术问题依旧没法克服,续航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但绝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在350公里左右;而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屈指可数。
其次,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池作为能量的储存装置,但电池的性能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长期多次反复充放电之后电池的性能也会出现衰减。
尽管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已承诺对其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实施数万公里的长期保修政策,但电池性能下降的程度必须予以更换。
3、充电桩全面普及需要时间
一些一线的大城市还好,三四环外都能看到充电桩的身影,而一些二线城乡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就不得不为汽车充电而烦恼。很多人在这一点上,对新能源汽车的选购打了退堂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充电桩会慢慢普及到全国各地。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电池充电慢,续航短的技术问题,这样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有积极的帮助。以上
个人觉得之后电动车发现的瓶颈主要有两点
1.充电桩分布,这是一个大而系统的基础工程,规划一定要合理,避免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
2.充电时间,随着科技的发现这点应该很快会解决,快充技术能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充满一辆车,应该是可接受的合理范围。
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否突破技术瓶颈,革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呢?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最大的应该就是续航问题。而续航问题又是由很多因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件就是电池。那我们来看一下目前电池技术的技术瓶颈在哪里,我们又可以怎样去克服。
电池最主要的问题是能量密度的问题,目前主流汽车厂商主要采用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而宁德时代推出的NCM 811电芯的能量密度是目前在售车型最高的,达到了约300Wh/kg,而成包之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在约240~260Wh/kg。假设一辆电动汽车采用了60kWh的电池,那么电池包重量就在240kg。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重量没有概念,我们可以算一下,一辆A级轿车整车的重量在1600kg左右,那么一个240kg的电池包就占整车重量的15%。而整车重量的加重又回导致车辆阻力变大,最终导致续驶里程减少。所以如何增加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是行业内的重点也是难点。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高续航低成本就无从谈起。
好消息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还是名列前茅。最近宁德时代推出了全新的CTP技术,取消了模组这一概念。目前在电芯能量密度无法短时间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电池包的成组效率,宁德时代给出了一个答案。简单的说,目前一个电池包组装的过程是:电芯—模组—电池包,而CTP技术去掉了模组这一中间环节,电芯直接成包,提升了约10%的成组率,换句话说整包的能量密度提升了10%,而同样的,如果采用同样的电芯数量,一辆载有CTP电池包的车会行驶的更远。
当然在新能源领域目前的技术瓶颈还有很多,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的发展,许多技术都跨入了国际一流水平,但是目前来看,我们也不能够盲目乐观。在新能源三大件—电机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我们也只有电池能够迈入国际一流的行列,电机电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新能源汽车可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 “弯道超车”战略,跌跌撞撞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2000年进入863计划,2010年开始发布补贴政策,随着产品质量不断升级。2015年至今补贴逐年下降趋势,产品质量也由能用到好用一种变化。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造车产业已经是世界领先地位,主要是电池续航里程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研究。
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2021-2035未来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战略,三纵: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三横: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2020年底我国全部实行5G网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
声明:本文由中文車評論原创发布,内容请勿站外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