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动驾驶和其余车企的区别
特斯拉自动驾驶和其余车企在技术和应用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1. 从技术上看,特斯拉自动驾驶利用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自主导航等先进技术,自主驾驶能力较强,而其余车企普遍采用的是基于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其自主驾驶能力相对较弱。
2. 从应用上看,特斯拉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并且实现了高速公路上完全自主驾驶,同时提供了自动泊车、智能巡航等一系列自动驾驶服务。
而其余车企虽然也在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但目前仍主要采用人-车协同的方式,在驾驶员自身驾驶的基础上提供一些辅助功能。
为什么华为自动驾驶没有选择比亚迪
华为为何没有选择比亚迪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平台?
当华为与北汽几乎联合发布了装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多个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汽车后,很多同时关注华为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的汽车爱好者感觉不不解。
似乎对于华为而言比亚迪应当是更理想的选项,毕竟同时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的车企,目前就这么一家;而且以“弗迪系”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也非常成熟,比亚迪已经是丰田、奥迪、斯柯达、戴姆勒合资腾势等外企或品牌的供应商,自主品牌与其合作的就更多了。那么华为偏偏要选择技术形象不怎样的北汽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些说法时华为与比亚迪有“业务冲突”,合作的关系既暧昧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或者说比亚迪的硬件水平不能支持自动驾驶等,然而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准确的答案应当是比亚迪不需要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华为的这套「八爪鱼架构」还没有研发出来之前,2013年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已经达到了L4级。
这样的评价也许会让很多汽车爱好者都难以置信,因为2021年的智能汽车也是寥寥无几能达到L4级,比亚迪真的能做到吗?下面这个视屏里的内容可以印证这种说法。
视频加载中...
2013年的「中国智能汽车未来挑战赛」,比亚迪速锐这款车完美的完成了整个赛段,这套系统是由比亚迪与北理工合作研发,在赛段中不仅能脱离驾驶员管控的正常行驶,同时也能够正常的转弯变道;而同时参与无人驾驶赛事的某些知名品牌,在终点最理想的结果是停住而不转弯,视频中的最后一辆直接撞击了桩桶。
这就足以说明比亚迪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进性,尤其是第一段中复杂道路的测试;这款车在测试中不仅能侦测并避开行人和非机动车,甚至还很调皮的自动鸣笛提醒,目前似乎也没有其他自动驾驶汽车做得到哦。
问题:为什么比亚迪王朝系列没有装备高标准的自动驾驶系统呢?
速锐已经是过去式了,这款车在现在看来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比亚迪只有王朝系列的汉唐宋才是中高端的优秀汽车,但是价格上来了车辆却“变笨”了,最高标准似乎也只是L2级自动驾驶的水平,为什么不用与北理工合作研发的那套系统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任何由电脑和机械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都有出现“宕机”的概率!不论是特斯拉、谷歌汽车、极狐还是特斯拉。而这些车出现驾驶系统瘫痪的概率究竟有多高,依靠车企的试车团队在短期内极难得出真实的数据!——原因很简单。
试车是非常辛苦且枯燥的工作,很多发现但暂时还没有影响安全驾驶的问题可能会被忽略;尤其是很多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发现问题、上传问题、解决问题可能要关联数个研究院或事业部,其次车辆零部件的供应商也是可能要承担问题的。说白了就是牵涉的范围很广,那么很多潜在问题被掩盖也就是必然的结果,这在外企中尤其常见。
所以试车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究竟何时能得出系统的完善数据不得而知,那么这些自动驾车究竟要如何试验它是否安全呢?——让用户测试貌似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吧,可是大部分车企都在这么做。
华为的这套的系统加入了高标准的激光雷达,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而诸如特斯拉之流依靠几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就敢于定义自动驾驶,重点是没有清晰的定义为“L-几级”,这是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吗?
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事实也证明了预测;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一个傲慢的美企上都可能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如果出现在本就不被那些“媚族”看好的自主品牌上的话,结果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比亚迪即使有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但是在没有绝对成熟之前也不会真正的定义为L3-5去应用,这是个负责任的态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