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谍掉网的相关介绍

同城网 百科全书 2023-02-04 16:25:53 80 0

关于谍掉网的相关介绍

世界谍战著名间谍大揭秘:离奇的“肉馅计划”(上)

离奇的“肉馅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浩劫。无论是从参战国家、经济损失还是人员伤亡情况来说,这场波及全球的战争都极为惨烈,各国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奋力拼杀,卷起的血雨腥风让人触目惊心,而另一条战线上,虽然没有荷枪实弹的厮杀,作战各方却在智勇和谋略的较量中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惊险。

携带情报,海上漂来“神秘来客”

1943年4月30日凌晨,西班牙南部的加德斯海湾。海面上薄雾沉沉,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升起,偶尔有几只渔船稀稀疏疏地在海面上漂着,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悠然的画面。

离海岸不远的水面上,小渔船上的一位西班牙渔夫正准备下网捕鱼。他坐在船头点着自己的烟卷,一边慵懒地吐着烟圈,一边注视着平静的海面。天还没亮,海面上又被雾气笼罩着,四周灰蒙蒙一片。这时,渔民发现水面上有什么黑乎乎的东西正漂浮着向渔船靠近,便连忙招呼妻子一起过来看个究竟。

距离还是远了些,尽管两人已经将眼晴睁得很大却还是看不清楚。渔夫又将船靠近了点儿,这才发现,原来那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竟是一具死尸!从他身上的墨绿色制服来看,这具尸体应该是一名遇难军人。

“不要管闲事了,”妻子不耐烦道,“这不过是个掉进海里的醉鬼而已。”

“可是这是一具军人的尸体,我们把它送回去还可以拿一笔奖金呢!”丈夫不同意妻子的说法。

两人一合计,觉得这样做的确可行。渔夫抛出绳索套住尸体,拖回维尔瓦港口并立即报告了西班牙舰队的哨兵。当班的哨兵看过尸体身上的军服,发现并非自己的战友,就连忙报告了上级。根据上级的命令,哨兵封锁了港口,等待长官的到来。

西班牙海军办事处的官员接到报告后,连忙赶到港口察看。通过军服初步确认这是一位英国军人之后,就通知英国驻维尔瓦的副领事前来辨识。闻讯赶来的英方副领事在观察过尸体之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是一名英国信使,可能是因为飞机失事,遇难后漂流到这儿的。

身份已经确认,英方人员要求西班牙海军办事处归还遗体及其随身物品。

面对这样的要求西班牙人却开始含糊其辞起来。他们一边满口应承英国人的要求,一边又称必须通过合法的程序,要对尸体进行检验之后才可以归还。既然对方说的是依据法律程序办事,英国副领事也无可奈何。

狡猾的西班牙人在尸体检验的同时,却将尸体身上所携带的物品通过当地官员交由德国间谍带走了。就在英国人等待接收尸体时,德国间谍已经在复制那些重要的文件了。

英国人在“焦急”地等待,而西班牙人却始终没有交接遗体的意思。于是,英国海军副武官希尔加斯被派往交涉尸体归还事宜。他向西班牙海军办事处的人表示:“我国这位溺水的少校随身携带有一些机密文件,希望中立的西班牙能够迅速完整地将遗体及随身物品归还。”

就这样,拖拖拉拉的西班牙在半个月后才将所有物品交还英方。1943年5月13日,西班牙海军总参谋长向希尔加斯转交了遗体及其随身物品。为了强调西班牙方面的负责态度,总参谋长还特别强调“所有物品完好无缺”,对此希尔加斯不以为然地反讽道:“但愿如此!”

这份情报就这样“泄露”出去了:德国间谍获取了这份情报之后立即传给德军高层,希特勒看过这份呈上来的情报,心中又惊又喜。掌握了情报的希特勒看着地图上的撒丁岛,他自信满满,计划着要在那儿设下一个圈套,给盟军一次狠狠的教训。

其实,前面发生的一切都早已在英国的掌控之中。英国人知道,西班牙办事这么拖沓,必然会在发现尸体身上关于盟军的情报之后,将这份情报传给德国,希特勒在得到这份情报之后,也一定会信以为真并根据情报制订相应的作战计划一一德国人自以为能给英国人布下一个圈套,却没想到自已早已在英国人的圈套之中了。

情报局里,年轻少校献上良策

1943年2月,英国伦敦大乔治街2号。这里是丘吉尔战时内阁所在地,其中一间会议室里,英国高级将领们正在紧张地讨论。这间会议室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墙上挂着的那个半人半羊的农牧神萨图恩的雕像却表明了这个地方并不普通一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伦敦监督所,二战期间英国的情报机关。在这里举行的会议一般是负责讨论欺骗、侦查行动的制定和实施,在盟军成略性行动方面许多重要的指挥都是从这儿发出并传向各个成员国的。

这一次的会议由伦敦监督处处长、绰号“诈骗总管”的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主持,参加会议的是许多英国的间谍头目和高级将领。比万扫了一眼在座的参会者又看了看表,会议正式开始了。掐灭手上的烟蒂后,他向大家公布了这次会议的主题:北非战场上盟军的步步为营使得战争逐渐向着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1月份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两国也达成了在突尼斯战役后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的意见。当主力部队进行登陆作战时,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此次进攻提供掩护。

“军方做好保密工作就可以了,这次行动需要情报部门做什么?”一位情报人员对比万的话感到不解,这与他预想的行动计划差得太远。

“隐瞒西西里登陆只是行动的一个部分,”比万对子这位情报人员的问题感到不满,“我们不仅要做到隐瞒进攻计划,还要放出烟幕,扰乱敌人的视线,使真正的意图不被希特勒发现。”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特工和将领都觉得不能理解,甚至觉得比万有点儿异想天开。当前的战情已经十分明朗,盟军又于1942年6月11日攻下了潘特莱里亚小岛,西西里岛作为盟军下一个进攻目标已经不言而喻,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除了傻瓜,谁都知道那是西西里岛”。在这种情形下,比万提出了实施这个干扰的初步想法。

首先,真正的目标依然是西西里岛不变,但是情报部门却要通过欺骗和谎言让希特勒相信盟军下一步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是进攻撒丁岛向法国南部推进,二是进攻希腊为下一个目标巴尔干做准备。这是一次难度十分高的任务,大家纷纷讨论执行任务的可能方案,有人提出了双重间谍的使用,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反对一向希特勒传递信息并不困难,要让他对此深信不疑才是真正的重点。

这个计划让大家一筹莫展。德军方面已经形成了盟军会进攻西西里岛的假想,盟军要想实现西西里登陆又必然要在直布罗陀集结大量的舰船,这一点也很容易引起德方间谍的怀疑。面对眼前这个棘手的任务,情报部门1?F科一位名叫埃文·蒙塔古的年轻海军少校突然提出了“借尸计”!

借尸计是什么意思?具体怎么操作?执行起来能达到效果吗?一连串的问号闪过了在座的各位将领脑中。面对这个从未听说过的计策,许多特工人员感到疑惑不解。迎着大家好奇的眼神,蒙塔古开始向大家讲解自己的想法:眼下的任务是双重的,不仅要向希特勒隐瞒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真正意图,还要通过信息误导他,使其相信情报部门传出去的信息,并按照信息派兵布防。这一次要隐瞒的是德军已经推测出来的信息,这样的话,主动泄露和双重间谍的关系

法传出的信息并不一定能得到希特勒的相信。中国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三国演义》,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蒋干去周瑜那里刺探情报,他自作聪明地将自己的行动隐藏得很好,却还是被周瑜发现了。后来周瑜顺水推舟,故意将这份假情报给了蒋干。蒋干拿着假情报回到魏国,致使曹操在用兵时出现重大错误。

明确了这次任务与其他任务之间的不同之处之后,当前要制订的计划是针对“显而易见”的行动,而不是那种“极有可能”的攻击。希特勒十分狡猾,要想取得他的信任,不仅要保证计划详尽,具有足够的“真实性”,还要使这个欺骗计划的逻辑性严密。

那么具体怎么实施这个借尸计呢?蒙塔古接着说道,如果主动泄露出去的信息不足以取得德军的信任,为什么不通过死人来传递这个信息呢?如果找来一具尸体扮成参谋部军官,并在身上带着专门准备的文件,然后让他以飞机失事的原因登陆亲德的西班牙,德国的间谍肯定会主动获取这个信息。

这个计划遭到了一位情报员的质疑:“这样的想法太天真了吧,情报活动是真实的,如果真有这样的行动,那一定是电影里的情节。”

蒙塔古对自己的方案十分自信,他不紧不慢地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个计划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却有许多有利条件让它切实可行:盟军官员乘飞机沿西班牙海岸飞往北非是德国人知道的;根据情报显示,维尔瓦有一个与西班牙官方有着密切关系的德国间谍网,如果盟军的‘参谋部军官'从此处登陆,肯定会被德国间谍发现;西班牙虽然是中立国,却有着亲德倾向,在西班牙境内的情报最终肯定会传到德国人手上。”

说到这里,蒙塔古少校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对自己的计划胸有成竹,但是毕竟事关重大。于是他又补充道,这个计划虽然考虑周密,但是任何计划都不可避免会有风险。如果计划被希特勒识破,后果极有可能是盟军登陆西西里岛的“爱斯基摩人”行动破产。

详尽的计划解说、任务的风险分析让参会军官们都感到了其中的新意。最后,比万一锤定音:“这个计划可以尝试!”

就这样,一个大胆而新奇的谍报计划在伦敦监督所里诞生了。

肯尼迪称赞的谍王有多可怕?62年被捕后编造一谎言,差点毁灭苏联

在西方 社会 ——

有人将他排在世界十大间谍的第一位,称他是当之无愧的谍王。

有人称他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战胜苏联赫鲁晓夫的绝密武器。

还有人称他是人类忠诚的卫士、 历史 理应铭记的自我牺牲者。

但在苏联,在莫斯科——

他却是最为可耻的叛国者,一个无法饶恕的机会主义者、野心家以及道德败坏的人。

奥利格·潘科夫斯基生于1919年4月,父亲是一名企图复辟沙皇政权的白俄军官。潘科夫斯基四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在战场上被苏联红军击毙。此后,他便跟着伯父一起生活。

潘科夫斯基的伯父是一位颇为偏执的苏联将军,侄子长大成人后,他没有隐瞒过去,而是相当粗暴地向侄子灌输了苏联爱国主义思想,并且毫不留情地鞭挞了侄子的父亲。

伯父这一套粗暴、强硬的洗脑教育,似乎很有效。

1937年,18岁的潘科夫斯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基辅第二炮兵学校。在炮校的两年中,潘科夫斯基学习异常刻苦。那时候,他的一句名言在炮校学员中广为流传——我们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必须战斗,就像炮口必须上扬一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已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潘科夫斯基从炮校毕业,并被分配到乌克兰某炮兵部队担任指挥官。

参战不久,潘科夫斯基就全方位地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这一年11月底,潘科夫斯基率部参加了苏联与芬兰的战争,而后他四次负伤,四次拒绝后撤,受到了上级的格外表彰。

1940年,潘科夫斯基在前线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此后,在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潘科夫斯基英勇向前,多次立功受奖。到二战结束时,他已升任为第52近卫坦克歼击炮兵团团长。

由于潘科夫斯基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战后他被送到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潘科夫斯基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情报分析能力,受到苏军参谋部的注意,并在毕业后被选送进苏军总参谋部管辖的外交学院深造。

这是上级有意培养他的鲜明信号。

195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潘科夫斯基双喜临门,他在晋升为大校的同时娶了莫斯科军区政治指导委员会主任的女儿。

三年后,1953年,潘科夫斯基从外交学院毕业并被参谋部留用,出任首席情报指挥官。正是从这一刻起,潘科夫斯基成了格鲁乌的高级情报员。

1955年,潘科夫斯基被派往土耳其的安卡拉,担任苏联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副武官,同时兼任苏军总参谋部的常驻高级助理。

然而,就在潘科夫斯基努力向“人生巅峰”攀爬时,苏联情报机关的政审人员挖出了他的” 历史 污点“,也就是他父亲的黑 历史 。

为此,潘科夫斯基曾努力地为自己辩白。他说,十六时,我的伯父就告诉我,我有一个反动可恶的父亲,但他在我四个月的时候就被击毙了,他的 历史 与我无关。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污点的人,更不相信一个可笑的污点能够压弯上扬的炮口。

对于潘科夫斯基的辩白,苏联情报机关的态度颇为耐人寻味。

没有人表示不再信任潘科夫斯基,但自从潘科夫斯基从土耳其被调回后,他再也没有获得升迁或者到国外任职的机会。

这样的”遭遇“,让潘科夫斯基感到沮丧。

而沮丧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潘科夫斯基的内心渐渐地只剩下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愤怒。

另一样是恐惧。

潘科夫斯基始终无法想明白,一个强加给他的污点凭什么可以抹杀他此前获得的五枚勋章、八枚奖章,这是他愤怒的根源。

至于恐惧,更像一把残酷的刺刀,时刻顶在他的后背。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总担心这样的悲剧会再次席卷而来,将他吞噬掉。

潘科夫斯基是在粗暴的权威下长大的,他的内心并不可靠,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为愤怒,他渐渐地有了仇恨的心理。

因为恐惧,他想到了背叛和逃离。

到了1955年,潘科夫斯基被彻底篡改了。在畸形心理的压迫下,他为自己重新设计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先充当双面间谍,用情报获得英美情报机关的充分认可后,再择机叛逃到自由的西方世界。

那段时间,为了投石问路,潘科夫斯基经常出没在莫斯科的咖啡馆里,他知道那里潜伏着英美间谍。然而,英美间谍在注意到这位不速之客后,不仅没有将他列为策反对象,相反对他保持了足够的警戒,原因很简单,潘科夫斯基的伯父和岳父都是苏联将军,他们担心其中暗藏着苏联情报机关“反渗透”的阴谋。

潘科夫斯基见无法正面接触,开始铤而走险。

1960年8月12日晚,潘科夫斯基趁着夜色行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当看到两个美国人迎面走来时,他突然走上前去说,请帮忙将它们交给美国大使馆,拜托了。

说完,潘科夫斯基将一份文件和一封信塞到了美国人手里。

两个美国人被惊呆了,随即赶往美国大使馆。

美国大使馆的情报人员打开信一看,简直不敢相信。潘科夫斯基在投诚信中写道,他是一名苏联上校,自愿充当美国间谍,请派人前来接头,他会在接头地点等待七天。

因为事情太突兀,美国人怀疑其中有诈,没有做出积极反应。

几个月过后,1960年11月,潘科夫斯基接到调令,被派往国家委员会协调科研工作。接到这份平淡无奇的工作,潘科夫斯基的内心很激动,因为这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苏联武器研制的核心机密,并且有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

不久,加拿大纸浆和造纸行业的一个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潘科夫斯基所在的国家委员会刚好负责其行程安排。在工作接触过程中,潘科夫斯基再次铤而走险,将一封投诚信交给了一位年轻的代表。

加拿大的这位年轻代表被潘科夫斯基的举动吓坏了,他不仅当场拒绝了,而且狠狠地将潘科夫斯基嘲讽了一番——你的表演太拙劣了,即便是傻子,也能够看穿。

两次被置之不理,潘科夫斯基感到了一丝耻辱。为了证明自己,此后他竟然冒险走进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美国人俱乐部。但是,这一次,美国人依旧怀疑他是苏联情报机关抛出的诱饵,所以没有正面搭理他。

潘科夫斯基没有想到美国人会如此的谨慎,思来想去,他决定第四次铤而走险。这一次,他直接给英国女王和当时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兰写了一封投诚信,而后托一位英国商人朋友转交给了英国军情六处。

在信中,潘科夫斯基宣称,他发誓不再效忠暴政,自愿充当“女王陛下的忠诚战士”。

英国军情六处经过研判,认为潘科夫斯基具有试探性接触的价值,于是给他投递了联络信。

不久,一位名叫格雷维尔·温的英国“商务代表”出现在了接头地点。格雷维尔·温通过试探性的交谈发现,潘科夫斯基并非一个荒唐的人,虽然他很偏执,但却具有极高的接触价值。

两人初步建立起“友谊”之后,潘科夫斯基很干脆,仅隔几天,他就将一份有关苏联火箭位置的军事情报交到了格雷维尔·温的手里。

首次背叛祖国时,潘科夫斯基对英国人说,我厌恶屈从,厌恶暴政。请相信,我是一名纯粹的抗争者。今后,我将效忠于自由正义,决不放弃。

作为一个叛国者,潘科夫斯基很疯狂。

为了与英国情报机关负责人直接会面,1961年4月,潘科夫斯基以商务考察为名,率领一个苏联商务代表团公然飞赴英国。抵达英国后,潘科夫斯基玩起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他每天都在例行公事,参与商务考察,实际上则频繁地跟英国情报机关的负责人会面、握手。

为了表明自己的价值与态度,这一次英国之行,潘科夫斯基特意为英国人准备了一份大礼,其中包括苏联最新导弹说明书这类绝密的情报。

英国人问潘科夫斯基,想要什么?尽管可以提出来。

潘科夫斯基说,比起金钱与地位,他更希望获得纯粹的荣誉。

英国人的反应很迅速,随后,他们便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同时做出承诺,英美两国愿意授予潘科夫斯基上校军衔。

得到这项承诺,潘科夫斯基兴奋之余,竟然分别身着英美两国的上校军服照了相。照相时,潘科夫斯基说,同时被三个国家授予上校军衔,这是绝无仅有的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创造奇迹。

这一刻,标志着潘科夫斯基正式加入了英美情报机关。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给潘科夫斯基起了一个代号——亚历克斯,之后,双方拟定了接头的地点以及暗号。

有一种说法,意识到潘科夫斯基的巨大价值后,美国中情局曾在潘科夫斯基逗留英国期间,秘密地为他安排了一次美国之行,而且肯尼迪总统在白宫特意召见了他。

1961年5月6日,潘科夫斯基结束了在英国的“商务”考察,率团回到莫斯科。此后,他便开始疯狂地搜集苏联情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英美两国的情报机关。据后来苏联官方的统计,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潘科夫斯基向苏联的敌人秘密传送了至少5000多份绝密情报,其中包括他所在的国家委员会业务手册、情报程序守则以及苏联地面导弹部队现行的战术条例等等。

为了帮助潘科夫斯基进行间谍活动,他的“老朋友”格雷维尔·温曾多次潜入莫斯科,每一次,他都为潘科夫斯基带来了最新的间谍技术,例如如何使用米诺克斯微型相机、如何使用长波发报、如果编辑高级密码。

1961年9月,潘科夫斯基借助出席巴黎商品交易会的机会,再次与美国中情局的相关负责人见面。这次会面,美国人告诉潘科夫斯基,为了安全,今后你可采取”藏包“的方式传递情报,具体的做法是,你将东西藏在安全点,然后通过暗语电话,通知在莫斯科的外交官前去获取情报。

英国人也很重视潘科夫斯基的安全,他们设计的接头方式更加原始。英国驻苏联大使馆有位军情六处官员的妻子叫珍妮特·奇泽姆,这位32岁的英国女人便是潘科夫斯基的接头人。每到接头时,她便会带着三个孩子在莫斯科的公园与潘科夫斯基”偶遇“,而潘科夫斯基则会把藏有情报的微缩胶卷偷偷地放在孩子身上,或者放在孩子的糖果盒里。

由于大量情报外泄,苏联克格勃渐渐意识到内部出了问题,可就在他们秘密排查内部”鼹鼠“时,美苏之间的核危机突然爆发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世界反殖民主义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1959年1月1日,亲美卖国的巴蒂斯塔政权被古巴起义军推翻,第二天,古巴宣布成立革命政府,卡斯特罗担任政府总理。

起初,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想拉拢卡斯特罗,遭到拒绝后,他便采取了种种卑鄙的手段,企图颠覆古巴新政权。1961年4月,美国中情局策划了一起疯狂且愚蠢的行动,他们武装了1400名雇佣军,妄图在猪湾登陆后,一举击垮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为了抵挡美帝的入侵,粉碎猪湾登陆后,便向苏联老大哥发出了求援信号。

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处在核竞赛的激烈较量中。从总体看,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六倍,核运载工具数量则是苏联的五倍,核力量处于绝对优势。更”要命“的是,美国的诸多军事基地对苏联呈包围态势,可以直接威胁苏联心脏腹地,而苏联的大部分导弹只能威胁欧洲。

赫鲁晓夫在与美国进行核对抗时,颇为激进。接到古巴的求援后,他认为绝佳的制衡机会来了,于是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弹道导弹。

毫无疑问,赫鲁晓夫此举一旦落地,近乎等同于在美国的卧榻之侧,埋下了致命的威胁。

潘科夫斯基敏锐观察到了苏联与古巴之间的频繁接触,关键时刻,他将苏联与古巴有可能正在联合部署导弹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了美国人。

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秘密签署了中程核导弹部署协议。7月4日,明知有暴露的风险,潘科夫斯基还是冒险参加了美国大使馆为庆祝独立日举办的招待会。

就在潘科夫斯基紧急送出绝密情报的同时,美国通过先进的侦察手段,也已发现苏联正在古巴部署萨姆-2型防空导弹。

显然,这是为了建立掩护中程弹道导弹的防空网。

为了应对危机,8月,肯尼迪一连召开多场紧急会议。会上,肯尼迪询问中情局局长麦科恩,中情局能否佯攻关塔那摩美国基地,为美国制造入侵古巴的借口。

麦科恩提醒肯尼迪,偷袭很可能引发核战争。

8月底,美国根据潘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派出U-2高空侦察机,对古巴进行高空侦察,结果发现古巴正在建设的地对地导弹发射基地距离美国边境只有145公里,而且与防空导弹基地具有明显差异。

此后,美国又发现苏联船只满载武器秘密抵达古巴,货船的货箱尺寸远远超过萨姆-2防空导弹。

通过综合情报分析,美国军方确信,苏联至少在古巴部署了16至32枚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导弹。

凭直觉,潘科夫斯基认为自己很可能已经暴露了。为了脱身,他不得不紧急发报给中情局,请求撤离接应。

潘科夫斯基处境危急,美苏两国的较量更为惊心动魄。

9月8日,一架美国海军飞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拍到苏联货船”鄂木斯克“号正驶往哈瓦那港口;9月20日,哈瓦那港口的一名古巴会计跑进中情局的一个接待站,向美国人告密,”鄂木斯克“号藏有导弹;紧接着,又有人给中情局送来密信,说古巴哈瓦那西南50英里的地方已经成为军事禁区;10月5日,美军方再次对古巴实施高空紧急侦察,并在六分钟内拍下了928张照片,照片中的苏联导弹令美军方惊愕不已······

10月22日,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肯尼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肯尼迪告诉美国人,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攻击性核弹,美国绝不能容忍这种挑衅。他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命令海军对所有开往古巴的轮船实施隔离检查。同时,他还要求苏联撤走导弹,并且宣称,任何从古巴发射的核导弹都将视为苏联的袭击,美国将以牙还牙,用核弹袭击苏联。

至此,美苏到了最危险的核战争边缘。

面对美军的全面备战,苏联赫鲁晓夫并不示弱,随后苏联人不仅击落了古巴上空的一架U-2高空侦察机,而且还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在核战争的阴云下,那一时期,苏联的中小学已经开始每周学习如何躲避飞机的轰炸等防护知识,而在美国,中小学生也在学习诸多战争紧急避险措施。

潘科夫斯基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局势的走向。据美国的媒体后来披露说,作为一名非同寻常的间谍,潘科夫斯基具有伟大的人格与良知,有一天,他八岁的儿子回家告诉他,学校有许多工人正在挖地道,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很害怕!

儿子的这番话彻底唤醒了潘科夫斯基,核战一触即发!作为一名父亲,他无法退缩,只能挺身而出。

美国的媒体说,危机时刻,潘科夫斯基冒着巨大的风险,将上千份苏联军方秘密文件拍照后传递给了美方。潘科夫斯基以此向美方证明,苏联的核武器并非像赫鲁晓夫所声称的那样“苏联制造核武器就像生产香肠一样容易”。事实上,赫鲁晓夫过分夸大了苏联的核实力,整个苏联的导弹屈指可数,射程也没有吹嘘得那么远,根本打不到美国本土。

美国的媒体曾对这份情报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张至关重要的底牌,这是肯尼迪最终战胜赫鲁晓夫的绝密武器。当然,这份情报还包含着无与伦比的人道主义精神,它化解了核战争,拯救了美国。潘科夫斯基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间谍。

赫鲁晓夫在妥协之后,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也是相当的意味深长:“先眨眼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弱者,有时他是个智者。”

在这场危机中,潘科夫斯基因为频繁接头、屡次冒险传递情报,的确暴露了。

但他被捕的时间点却颇为蹊跷。

据说,早在潘科夫斯基与英国女人珍妮特在公园频繁接头的时候,克格勃就高度怀疑了他,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整个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克格勃都没有动他。

古巴导弹危机解除之后,潘科夫斯基原以为自身的处境已经转危为安,不料,就在这个时候,克格勃使用调虎离山之际,突然搜查了他的公寓。这一搜查不得了,克格勃在他的公寓内搜到了伪造的护照、微型相机、用来与英美情报机构联络的密码本、接收情报总部无线电发报的程序等等。

掌握了这些确凿的叛国证据后,克格勃迅速行动,在当年的10月12日秘密逮捕了潘科夫斯基。

潘科夫斯基被捕后,内心非常邪恶,他先是宣称自己是化解古巴核危机的英雄,接着便表示愿意与当局合作,挖出潜伏在莫斯科的西方高级别间谍。

潘科夫斯基告诉克格勃,他手中掌握着一组高级别“特殊信号”,只要发出这组信号,大人物就会浮出水面。

其实,这是潘科夫斯基魔鬼的谎言。

原来,在潘科夫斯基被捕前,即在美苏爆发核战争的边缘,他曾和中情局的上司秘密见面,一起商讨应对核战争的紧急办法。当时,潘科夫斯基提议,可以预设一组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特殊信号”,一旦苏联决定向美国发射核导弹,他会在“倒计时”的千钧一刻通过无线电发出这个“特殊信号”。

这意味着,一旦潘科夫斯基发出这一组“特殊信号”,美苏核战争就被引爆了。

“可怕”的是,克格勃当时没有识破潘科夫斯基的谎言。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口口声声要阻止核战争的人,反过来竟会丧心病狂地引爆核战争。

克格勃对潘科夫斯基所说的很感兴趣,但在发送“特殊信号”这一问题上,克格勃因为内在的警惕性留了一手,他们没有同意潘科夫斯基亲自发送信号的请求,而是让潘科夫斯基写下了“特殊信号”。

为了进一步摸清潘科夫斯基的底细,之后,克格勃宣称,已经发送了这组“特殊信号”,但大人物并没有浮出水面。实际上,克格勃并没有立即发出“特殊信号”。

此时,潘科夫斯基已处在崩溃失智的边缘,听到这个说法,见毁灭苏联的核战争没有打响,他开始大骂美国人是骗子,是懦夫。

克格勃意识到异常后,开始使用严酷的手段,逼迫潘科夫斯基说出所有的真相。

潘科夫斯基绝望了,最终选择了彻底的屈服。

克格勃得知潘科夫斯基的疯狂阴谋后,惊出一身冷汗,这个人格分裂的叛国者,真的是太恐怖了。如果缺失了那一份内在的警惕,美苏间的核按钮极可能就被这个疯子按下了。

在出示了大量触目惊心的证据后,法庭最后给潘科夫斯基做了定义:“他是个机会主义者、野心家以及道德败坏的人。”

公审五天之后,苏联政府宣布,潘科夫斯基已于1963年5月17日被处以极刑。

悬疑之下,议论纷纷。

有人说,潘科夫斯基被克格勃扔进了熊熊燃烧的炼钢炉。

有人说,潘科夫斯基根本没有死。

还有人说,潘科夫斯基只是一枚可悲的棋子,从一开始他就是苏联情报部门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随着解密资料越来越多,这种阴谋论似乎得到了某种印证。有探究者发现,自从潘科夫斯基踏进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大门开始,他的谈话就被窃听了;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与各种人物接头,地点、邮局都被监控了。

既然克格勃知道他已叛国,为何不逮捕他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后来潘科夫斯基所提供的众多情报绝大多数都被证实是真实的,而且大部分还是原件。

探究者分析,这一非同寻常的背后暗藏着苏联反赫鲁晓夫势力的影子。当时,赫鲁晓夫不顾一切地大搞核武器,1960年10月曾发生过一次大悲剧,苏联发射导弹失败,当场导致100多人死于非命,其中包括发射台上的160名宇航科学家。有鉴于此,莫斯科的反对派极力想阻止赫鲁晓夫的疯狂举动,这时候,叛国者潘科夫斯基正好闯进了他们的视线,于是一场利用叛国者,让西方了解苏联真正军事实力,同时让赫鲁晓夫保持清醒的“阴谋”便上演了······

也就是说,肯尼迪高度评价的拯救了美国的最伟大间谍,实质上是苏联蓄意制造出来的。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敌人的朋友,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