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双十节为什么又称重阳节?
双十节是双十节,重阳节是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1][2][3][4][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4][5][6][7][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0]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11]
中文名
重阳节
外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
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节日起源
天象崇拜、丰收祭天等
节日活动
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节日饮食
重阳糕、菊花酒等
节日意义
敬老感恩、饮宴祈寿、登高健身
设定时间
上古时代
寓意
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非遗保护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
连战在凭吊孙中山时的祭文
连战发表《祭总理文》,全文如下:
维民国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总理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纪念,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代表全体党员,谨以鲜花致祭于总理之灵曰:
清季末世,内政失修,外患迭乘,屡订条约,丧权辱国,生民涂炭,其谁能救?惟我总理,独抱远识,洞烛潮流,倡导革命,发明主义,昭苏民智,呼号奔走,拯民救国。四方贤豪,共矢丹诚,同心同德,一致奋斗。辛亥双十,义起武昌,专制覆亡,民国肇建,五色旗扬,开启共和。伟哉总理,彪炳勋绩,谦让大位,发展实业,建设国家。民国以后,纲常不备,祸乱相寻。帝制复辟,军阀乱政,列强为伥,内战不休,民无宁日。总理明鉴,继续革命,扞卫民国,维护法统,保存正义。北伐统一,和平建设,未竟志业,积劳尽瘁,遽逝北京。缅我总理,大功至德,千古一人,一人千古。凡我党员,恪遵遗命,共勉振兴,再造中华。
伏维
灵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