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为什么被翻译成蛋白质
这是一个词不达意的翻译,因为研究在深入,而翻译并未同步,仍局限在最初的概念。
这个问题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化学家马凯尔(P.J. Macquer)把鸡蛋清类的物质称为“蛋白性”物质,当时人们发现鸡蛋清在加热后会从液态变成固态,并且过程不可逆。这是人类对蛋白质的初步认识。19世纪初期,人们从动物和植物中分离出一些与禽蛋白相似的物质,把它称为προτο(希腊文,最重要的),被认为是“植物为食草动物准备的一种首要或重要的营养成分,后者又将其传递给食肉动物”。1838年,荷兰化学家格利特·马尔德(G. J. Mulder)对一般的蛋白质进行元素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有相同的实验公式,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进一步提出蛋白质的概念。当时蛋白质被定义为“加热易聚集”的物质,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机体组织的基本构成形式。但当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1926年,詹姆斯·B·萨姆纳揭示尿素酶是蛋白质,首次证明了酶是蛋白质。在有机化学充分发展后,人们才通过测序技术逐渐认识蛋白质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旧称“朊”。 “蛋白质”、“多肽”和“肽”这些名词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经常容易混淆。“蛋白质”通常指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并有稳定结构的分子;而“肽”则通常指一段较短的氨基酸寡聚体,常常没有稳定的三维结构。然而,“蛋白质”和“肽”之间的界限很模糊,通常以20-30个残基为界。“多肽”可以指任何长度的氨基酸线性单链分子,但常常表示缺少稳定的三级结构。
自然界中蛋白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蛋白质有数万种。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可分为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球蛋白分子似球形,较易溶解,如血液的血红蛋白,不溶于水,如指甲、羽毛中的角蛋白,蚕丝的蛋白等。根据蛋白质分子组成繁简,可分为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简单蛋白分子、球蛋白、谷蛋白和硬蛋白等。结合蛋白分子由简单蛋白与非蛋白物质结合而成,如血红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和核蛋白和核蛋白等。
您清楚了吗。